Pages

Sunday, July 29, 2018

离别别离


离别和别离,看似相同,其实不然。网上搜寻,前者:离别亲人或乡村,英语译为parting。后者:别离故土,意思为leaving 或 take leave of。
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怎么粘家,喜做白日梦并憧憬能四处看看体会生活。年少时打架闯祸或嬉戏受伤,尤其夜里迟回家都是父母担心的源头,苦的是呆在家里的大人。那会儿生活纯朴,影响早睡早起的诱惑不多。大人努力找工作挣钱养家,小孩准时上下课能安全回家就好。昔时小孩心里的美满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版图不大的岛國不断填土,如今土地面积也没增加多少,当局惟有尽量使建设更完美。比以往好许多的生活,让建国时期的贫困不再,以及俗称“跳飞机”的到欧美出卖劳力的事情已成绝响,如今出国留学或打工靠的是能力和金钱。
才不过2个星期,家里共有3个人陆续远走他乡,到异地打工挣钱。弟弟往中国东北白山市的酒店当主厨,侄女到德国东南角的开姆尼斯(chemnitz)做幼教老师,以及P的外甥女到苏格兰的邓迪(Dundee)当医生。
虽然去的地方不尽相同,离乡背井或1年或2年,却仍得和亲密的家人做难舍的道别。若将年过50的弟弟排除,后2者正当壮年的父母亲,难免会担心孤生在外的女儿。回想在她俩还未出世的1990年,20来岁的自己和她们如今的年龄差不多。向公司要求到北京工作2年,期间母亲总是穿肠挂肚。只不过,凡事都感到好奇的自己难得有出国机会,根本连老板给多少薪水都没在乎过,就甭说想家了。
当然,他乡的体验让自己长见识,收获无以计数。第一次体会人生的离别,那是留在岛国不易理解的事情;待在热带地域的人们是无法体会四季的轮替和转变,特别是下雪这个自然原理也新奇也梦幻。转眼已十多年没往北国,却仍会天天想念白雪







的颜色,温度,质感和味道。
其实,弟弟出国工作比我还早,已经在国外闯荡了近30年,其中2/3的工作生涯都给了大陆。
虽然没有家庭的牵绊,却还是在这两年显露想家的迹像。也许年纪已不小,还是厌倦“漂泊”的日子?居然辞职回家并急着找工作安定下来,只是待不上半年,便又耐不了这里的平淡生活。于是拜托外国友人介绍工作,接着就出现在大陆某省某市某酒店的厨房里干活。如此这般地来回折腾了两三次,这回也不知道他又能在异乡撑多久?
到底有没有不想家的游子?

Saturday, July 14, 2018

大爱足球


泰北清莱的少年足球队脱困山洞后,世界杯再次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翠绿草坪上奔驰的红黄蓝绿加黑白,彼此追逐的皮球直径不过1尺。现场有呐喊加油带来的激情及感动,千里之外守着荧光幕的是千千万万对眼球。还好俄罗斯比较靠近亚洲,有些对绝午夜前便能决出胜负,所以众人隔天的活动没受太大影响。
以前看世界杯赛,只注意球员的体力和技术,以及球队的团结和战斗力。如今单纯的竞技已繁衍出更多难以想象的复杂,商家的连环广告还有形形色色的博彩方式。观众也开始注意球员的服装和造型,甚至“偶像”的样貌和身材。

其实足球已经是地球上的第一运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内联赛。在欧洲,顶尖球星成为亿万富翁比比皆是。到底是入门票还是广告商支付球员的酬劳?球迷们羡慕球星的待遇,却从来不像针对岛国领导人的薪金那般诸多异议。也有人说博奕公司暗地里和球员们交涉,就为了控制球赛的成绩。。。。
说也奇怪,这一届球赛的强队如德国,阿根廷,葡萄牙等球队频频负给弱队或者打平手。荧幕上的球赛,依旧是个人和团体的体力加技术的竞技,好球队之间的对壘有如任何的表演那样精彩。场外的观众更津津乐道于让半粒或吃2粒球之类的素语,哪个队伍输或赢已是其次。又或许,球员得更珍惜自己的身体,担心任何伤痛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景。
于是,应该战胜的队伍都输了球,剩下来实力不强的球队竟然占多数。多数人脑海里早已设定好的冠军都出了局,甚至连心目中的第二第三也难以幸免
许多球迷都有自己心仪的球队,即便那不是自己国家。那不叫不爱国,而是自家的球队没能力进入世界杯正赛。尤其东南亚各国,球迷们耗资到国外看球赛,却莫名其妙地支持他国队伍;又例如支持英国队的球迷却从来未到过英国。
我想,足球应该是个充满大爱的体育运动!

Sunday, July 8, 2018

获救

 山难,这回发生在泰北清莱的山洞里,它不像一般所见的土石流或山洪等灾难。被连绵雨水堵在山洞里的事件不常见,成为大新闻还是头一遭。
12+1的少年在山区里失踪,找了几天方才终于发现他们。突发的新闻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赛事期间发生,凑巧孩子们和他们的教练失踪前刚踢完球。10天后全数安全寻获算好消息,坏消息却是碍于洞里的复杂地势,所有人暂时出不来。更甚的是积满雨水的洞穴已经造成1个专业潜水员丧命,就甭说不识水性又身体虚脱的少年了。前几天都在不断排掉山洞里的水,再等待机会抢救。
如今的新媒体除了图文并茂,还有现场的录像,许多人都在追踪事件的进展。比起只在夜里直播的世杯赛,大伙儿随时随地都能关心一下受困者的安危。
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事件的逻辑性;潜水员如何和登山扯上关系?当然,原本的那9天,搜索人员已经在洞外的山脉四处寻觅。就是找不到失踪者,最后才确定他们被雨水围堵在洞里。当然,救援人员想尽方法,最后就只剩下从原路进入解救的方案,于是潜水员便和青山连贯在一块了。
那天发现生还者的潜水员来自英国,消息传出后,大伙雀跃的当儿立即把潜水员当英雄。接着,绘述的横切图让人更了解洞穴的构造,明白事态的严重性。。。。
谈到潜水,我不禁想起昔时已经壮年的父亲和同伴“吊船”的往事。那时候岛国正处于经济萧条的年代,老爸1人要养活一家12口压力还真不小。干杂活、当渔夫、做伐木管工,最后从事鲜为人知的钩吊因意外沉入海里船只的工作。因为经费,两老的潜水器材不像如今见到的那么轻便。“氧气筒”和潜水员分开,筒里的氧气由压缩机制造再过滤出来,经橡胶水管输送到潜水者的面罩。水管可长可短,视潜入水底多深而定。由于以汽油驱动的压缩机偶尔会死火,所以岸上必须时时有人盯着,以确保底下同伴的安危。同时,水里的同伴也会经水管的拉扯当记号,告诉上面的人接着要做什么。
父亲曾说过几次险些丧命的事故,例如沉到深处突然没氧气输送的经历。大海里有时波浪汹涌有时暗流湍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浊水中,如何不犯错又得尽快做完成工作。或许父亲在那个时候就是个“人才”,在一面做一面学的状况下挣钱,只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冒这种险。老爸的能耐或许就因为这些无奈吧?
夜里静静地阅览新闻,那头俄罗斯世界杯休战,这一头正传来已经有一半的小孩被救出洞外的好消息。
叫人牵肠挂肚的事件应该快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