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元旦

元旦, 一年的第一天。这回是2023年,人人都希望它是美好的一年,大多数人也都在手机里给予类似的祝愿。 2022年的最后几个小时还挺热闹的,寂静的居室总传来外头的声响。跨年夜的黄昏和P到滨海湾散步,我告诉她群众不一定是来看烟花、景致,更多时候是想被新年的氛围感染。于是,大家都在相互传播正能量,至少当时我有那种感觉。 我们没有等待燃放烟花的打算。因为那会儿离元旦还有4个多钟头,更何况周遭已经挤满了准备倒数新年的群众。我们继续在人群中走动,奔着牛车水方向前进,再搭巴士回家。沿途的行人比平时还多,一路上经过的餐厅、酒廊座无虚席。大伙儿似乎都不想放过2022的最后这几个小时。 ‘‘零时’’一到,不远处的噼啪声紧随着新年到来。虽然窗外的烟花不是全景,然没被高楼遮挡那上半截的七彩璀璨依旧迷人。 就这样,自己的跨年倒数活动是一边和大家共享佳节喜庆,一边静静的写下这一刻的感想。

Monday, October 31, 2022

第五十幅风景

教导西洋风景画,虽然不是自己所擅长,却难免得示范。因为临摹他人画作多了,自己便开始描绘周遭的景致。 于是,结束课程时告诉学生多画画搞展览,并告诉他们自己若得闲的话,想在一年里画50幅小品。反正,这2年来因疫情的关系,拍照把玩构图已成为习惯,如今刚好可当绘画素材。 刚开始时,利用每天夜里的3小时做画。怎知越画越来劲,渐渐地呆在画室里的时间越拖越长,直到夜深人静仍旧精神奕奕。我当然知道这叫沉迷,不一定是坏事却肯定对身体不好。就像当年沉迷跑步运动一样,因为腺上素作祟而越跑越远,消耗时间和体能,最后伤了身子。 如今,虽说画画是坐着画,但久坐仍旧会让身体受影响。还好这会儿顺利地完成50幅画作,接下来的事再做安排吧?

Friday, October 21, 2022

风景小品

 




画岛国景致,我喜欢往皇家山寻找灵感。尤其在阳光和煦的早晨,小山总能让人满意而归。

让人心情平静的绿树幽径,画画不能或缺的光影,以及使人感觉渺小的俯望透视,都是山中可供取景之处。另外,和一般平地街景不同的是,斜坡给予画面上下高低的布局,我最喜欢这样的安排。

或许自己得多些往山中走走,寻找更多构图,再拼凑个皇家山36景,甚至72景。反正山丘近在咫尺,得闲便去逛逛。

Saturday, October 15, 2022

绕圈子

 

 实里基路(Selegie Road)中段有两条马路,上山的是苏菲亚路(Sophia Road),下山的是威尔基路(Wilkie Road)。往上走除了可以到爱美丽山公园(Mount Emily Park),尽头便是高墙篱笆守卫森严的总统府。

许多年前,在总统府旁边的南艺三山园(San San Campus)学习时总能见到警卫到校园附近巡视,方才知道大伙儿的邻居是总统。

自从把家搬到实里基的政府组屋后,隔条马路的爱美丽山公园也是晨运的一个选择。偶尔想消耗多点能量,逆时针绕山一圈可以一面运动,一面看看四周的景致。结果发现沿路都是以洋人名字命名的麦肯锡路(Mackenzie Road, 加文纳(Cavengah Road, 卡佩芝(Cuppage Road)等等。

卡佩芝路两旁的商场属于乌节路商场地带的一部分,从这里往东走便能见到总统府大门的一片绿地,枝梢交错盘缠雨树即给人景致又庇荫。过了总统府旁的商场,便又回到实里基路,走到家楼下刚好一圈



Saturday, October 8, 2022

梧槽河

 




小时候,妈妈会常带我们到外婆家,都说是去梧槽(Rochor)或说下坡底,那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其实,那地方就叫美芝路(Beach Road),东面往商业区,西面过了条马路躺着梧槽河(Rochor River)。梧槽河往外流时,穿过独立桥,汇合加冷河及新加坡河水后,再融入大海。也是独立桥这段河道让我记忆深刻,因为父亲工作的地方就在河岸边。由于父亲工作的地方在外婆住处附近,偶尔父亲会叫我们下楼到咖啡店喝汽水,再带我们到河边玩。

 五十年前的梧槽河边脏乱不堪,近似如今邻国小鱼村的模样。那里聚集了无数讨海为生的劳工,显得凌乱却也悠闲。印象深刻的当属从河边沿的简陋茅厕,从下方掉下来的排泄物,直接进入河水中。这是现在难以想像的场景。

如今河边已成了让人们消遣的公园,不久前还见过海獭上岸嬉戏。

Wednesday, October 5, 2022

老树

 



在市区里走动,总能在小公园或马路旁见到一些不知年代的老树;沧桑佝偻的树干,交错盘缠的枝梢,茂盛葱郁的绿叶,没有两棵树是一模一样的。

年头开始画风景画,原本为了诠释变化多端的云朵。画着画着,渐渐地天空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小,就别说画彩云了。反之,在周遭寻找构图时,图中多半都会有绿草树木。于是自己便决定每一幅画里至少要有一棵树。不觉,画里的冷色调占比多了不少,钴紫(cobalt violet)、深绿(viridian)、天蓝(coruleum blue)等颜色都是常用的颜色。

人家说岛国是个花园城市,我举双手赞成。


Tuesday, October 4, 2022

壁画艺术

 



近几年来岛国开始流行画壁画。壁画艺术,在我国,应该是涂鸦艺术的延伸。而涂鸦艺术又属于街头艺术的一种,源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

 记得较早之前,在邻国首都吉隆坡旅行时,见到人们在大沟渠或立交桥下的墙壁上涂鸦。用喷漆方式勾勒五颜六色的字体和一些简化式的图画如人像。那时候几乎未能在新加坡见到相同的活动。或许,政府还未认可涂鸦艺术,且未经允许的涂鸦相等于破坏公物,是犯法的。

 也许是凑巧,以写实方式诠释的壁画也是从马来西亚先开始流行,再传到岛国来。如今,市区里有数不尽的壁画,可供走在街上的人沿路欣赏。有些甚至还成了地标,在叫不出地名时,以它们来辨认。只是,不同于室内艺术品,壁画因为日晒雨淋。若不修复的话,比较难保留,最终将被新的作品所取代。

 其实,世界上也没有永久存在的事物。那天经过画中的地点,发现左边的一颗树已被砍掉,有点惊讶。这次先被淘汰的角色不是壁画!

Monday, October 3, 2022

后巷

 


在小印度穿街走巷找早餐时,总会经过无数巷弄。有些可以通车,有些只能步行。因为多数堆了杂物所以显得脏乱,因此除了拍照,我们都会尽量避开。

最近,在我们吃印度煎饼的咖啡店发现店前就是Desker Road。人们总把这条街名和芽笼 Geylang连贯在一块,一提它便想到红灯区 (red light district)。其实,真正做交易的地方是在不起眼的后巷。和许多年前相比,如今这些小巷干净了许多,不知是否还有那样的活动进行着吗?

记得许多年前,有议员反应旁边政府组屋的居民每天都看到小巷里走动的男人,怕会影响小孩。不晓得如今的状况是否好一些?尤其经过2013年的客工暴乱事件,有关当局应该会尽量避免居民和客工间的矛盾。

其实,这里也并非一无是处,尤其屋前墙上所雕刻的神兽、吉祥物和诗词等,确实值得一看。这些双层的老建筑应该是早前土生华人的住所。算是古迹吧?




Sunday, October 2, 2022

小印度 (Little India)

小印度在我家北面,隔着武吉知马Bukit Timah Road)。面积也难说得清楚,只能说西到跑马街(Racecourse Road)后的花拉公园操场(Farrer Park Fields),东到惹兰勿杀(Jalan Besar),北到劳明逹街{Lavender Street)。中间贯穿的就是著名的实龙岗路(Serangoon Road)。在这段实龙岗路上,才不到1公里路便有3间具规模和特色的兴都庙(Hindu Temple)。分别是 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Sri  Vadapathira Kaliamman Temple

每次晨运总是从左边的跑马街或实龙岗路顺时钟绕圈,可能是顺车流的缘故吧?有时沿大路旁,有时穿过小巷弄,更有些时候从组屋楼下走过。小印度 的特点就在这里,旧有的战前店屋挨着高嵩的政府组屋,算是特色。但这也可能是冲突起源,当地居民和外来客工因为共处空间问题所产生的摩擦在所难面,尤其在人山人海的周末。我不知道像冠病疫情前的那种拥堵,是否已经恢复原状了?不知道因为我们总会避面在人多的周末出游,毕竟冠病还未完全清除。

我们通常在吉珍那路(Kitchener Road)一代止步,寻找早餐裹腹。那里有两个大商场,其中之一是已成为新加坡地标的Mustafa Centre从这里折返回家的路线是沿着惹兰勿杀,Jalan Berseh Food Centre 喝茶,旁侧的昇松超市(Sheng Siong Supermarket)买食粮后,步行回家。



Saturday, October 1, 2022

B1 的课室 (B1 lecture hall )

Lasalle 是在2007 年从Goodman Road 搬到现址,就在我家楼下,每天打开门便能见到它。

那会儿当兼职时,只需5分钟时间便能从家门走到学校课室。我授课的课室就在校舍的B1,平时总得从校园北面入口处的阶梯走到课室上课。我在那里教了几年艺术基础课,除了上下课都不会在校园里久留。

如今虽然已不在那里教课,但只要出门总会刻意经过校舍。刻意,因为我喜欢沉浸在建筑里的独特风格中。Lasalle 校舍外观像几个黑色方盒组成的大方盒,墙表面的许多洞口以及顶部的帆布应该是为了通风。最精彩的地方是其内部设计,6个不规则切面体之间的空间宛如峡谷,人们就在里面活动。最神奇的所在就是北面那个宽敞的入口,每回走过就得驻足欣赏。我感觉它像个震撼人们感官的山洞入口,偶尔在下雨时,风将雨点吹进校园大院,雨水沿倾斜的地板流往低处,让人在人造的建筑中进一步体验大自然。





大巴窑神树 (Toa Payoh Central’s sacred tree)

大巴窑在岛国中部,是新加坡独立后第一个卫星镇。除了到建屋发展局处理住房事项自己不

后来因为跑步,每个月总跑去两三回,渐渐地就熟悉了这个地方大巴窑道路布局的特色是中间有一条环形路,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和芽笼街道多以罗弄为命名,而不是大家熟悉的Street Avenue,这和芽笼相似我们总是在运动后,市镇里的众多小贩中心选择不同地点果腹

大巴窑也有不少地标,如莲山双林寺,大巴窑公园等。但个人觉得,比较特别的地标应该是中心附近挨在一块的树和庙。他们虽然不算是历史古迹,却也见证了大巴窑的发展。

听说这棵树还有个传说。http://www.beokeng.com/disptemple.php?temple=ci-ern-ge



Friday, September 30, 2022

快车站 (Queen Street bus terminal)







女皇街(Queen street)快车站曾经是来往岛国和柔佛新山的重要枢纽。和火车站一样,人们从这里出发,经过新山来往于马来西亚各个小镇,或回家或旅行。 如今,旧火车站已不复存在,快车站也因为其它交通工具的普及,已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住家就在快车站附近,故依旧到那里搭巴士来回新山,再转车回新山的家。和我们一起挤巴士的乘客大略可分2种,来岛国打工的马国人和去新山消费的国人。车站和关卡一样,在早上和黄昏人们上下班前后总是拥堵的。在疫情前的高峰时期,整个进出国门的过程就是等待,简直是耐力的磨练。 而在疫情期间,近乎空置的车站却又让人傻眼加唏嘘。不能像以往一般自由自在出国固然感觉不好,但相对于不能随时回家的人们便没什么可说了。还好,如今一切似乎又回到正常轨道,在拥堵时段的人龙中前进,欢喜做甘愿受。 倘若来往两地的地铁按照计划落实,快车站将进一步的被冷落。或许有一天,这个地段会被有关当局征收,毕竟这里也算是个黄金地段。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22

大师的雕塑 (Masterpieces)

岛国地小人多,四处都是钢管筋水泥,路上也总是车水马龙。如果允许的话,我更希望往树林里跑步,而不是在马路上穿梭。不过,在专心跑步的那段时期,自己在无意间认识更多岛国的小角落。

我们住在实里基(Selegie),地处岛国南边,从这里出发跑5公里,东能到芽龙,西可去红山,南前往滨海,北就是大巴窑。除了运动,每回前往这些首次到过的市镇、河滨、公园、游乐场、甚至熟食中心等等,总觉得新鲜。

要在住宅区见到雕塑的几率不高,更何况是岛国大师的杰作。必须说自己并没刻意去寻找艺术品,都是在偶尔路过时发现的。当然是驻足观赏并拍照。

无独有偶,图中的作品都至少移位过一次。看来世界上的东西是没有永久的,即便是称作永久收藏的佳作。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22

早餐的路上

早上想到牛车水吃早餐,得徒步4公里方能抵达目的地。还好途中经过的布连(Prinsep Street),明古连街(Bencoolen Street),史丹福街(Stamford Road)等等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一路上的战前建筑物叙述着岛国历史,如教堂,博物馆都竖立于路线中。

天气好的时候,除了蓝天白云,艳阳使沿路的景致光影分明却又不失细微的层次,摄影或画画都合适。

接着,我们从皇家山脚下右拐,路过中央消防局(Central Fire Station)警察局(Old Hill Street Police Station),蜿蜒的新加坡河就在前。奔前过了北干拿路 (North Canal Road),右边是沉默的同济医院(The Old Thong Chai Medical Institution),左边是时而引发话题的芳林公园(Hong Lim Park)。过了公园便是牛车水了,我仿佛能听到熟食中心的叫闹声和嗅到心中早餐的味道


Tuesday, September 27, 2022

花柏山


疫情期间,不能出国又不想跑步,便选择登高。登高可以上高楼,或做传统的登山运动。

岛国没有高山,能当运动提高心率的大概有2座,其中一座就是花柏山(Mount Faber)。花柏山地处岛国南面,和圣淘沙岛对望,山上还有缆车通往圣淘沙岛。其实,真正可以供人眺望景致的山丘就只有这里。

上山顶大概10来分钟。山上有一尊小型的鱼尾狮,背着南面的蓝天,海平线,海水,船只,小岛,缆车等等。山顶的北面都是高楼林立的市景,天气好时,还可以看到更远处柔佛古莱县的山脉。

我发觉许多人都不上山顶,而选择由花柏山环路(Mount Faber Loop)往西继续做运动。

下山后,到熟食中心吃早餐也成为行程之一。




Monday, September 26, 2022

虎豹别墅

今年是农历虎年,想画虎当贺年画,便前往久违的虎豹别墅看看。

在岛国,较有年纪的人们多半童年时到过一次,听说大多数人长大后就没有再去过了。自己每隔几年总会去逛逛,都和画画有关。以前去一趟得舟车劳累,如今搭地铁能轻易抵达。直至今天入门依旧免费,所以也可以把它当逛公园去走走。

待在园内几十年的塑像依旧生动无比,尤其各种人物的姿势和表情。小时候,因为好奇所以常常流连忘返。成年后却因为忙碌而把它给忘了,如今是带着缅怀的心情去拜访。虎豹别墅肯定是无价的文化遗产,默默地伴着多数国人成长的良师;说教式的布局摆设讲的都是儒释道的做人道理 ,并以简单的故事呈现,让人在欣赏之余获益不浅。

我有闲还会再去看看。



Sunday, September 25, 2022

植物园


植物园,小时候大家都称她为红毛花园,园里有好多花草树木。那名字好像只是个地标,似乎在很远的地方,没人带所以没有去过。直到长大后,方才有机会去参观,好像是老师带我们去画油画写生。

不觉已过了这么多年,虽然去过无数次,但仍然觉得交通方面是比较麻烦的是。或许因为这样,所以大家干脆在自己住宅附近看绿树更方便。还好如今乘地铁便能轻易抵达,于是会偶尔到那里转圈圈。

有一阵子迷恋跑步,从家里奔往武吉知马方向,从北门穿过公园。再由南门途经乌节路跑回家,全长约10公里。虽然很快的经过长约3公里的公园,但那是自己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候。就这么来回几次,我似乎摸透了园里的各个景区,这包括一些比较显眼的地标,如老树、雕塑等等。

除了人,偶尔也会在园里见到天鹅、猴子、不知名的鸟儿以及池塘里的鱼。最近,经常见到名声‘不大好’的海獭。当然,经过时得离它们远一点。





Saturday, September 24, 2022

地标








地标有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景观地貌,另一种是城市里的建筑物。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见南面金融区的高楼,当中有银行、办公楼以及酒店。

和十年前比起来,这群庞然大物不只长高,且越来越挤。因为岛国总是在未雨绸缪,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被逼着进步。在邻里走动,只要抬头处没有障碍物,定能见到这些建筑。有趣的是,在不同地点,不同角度,不同景致的背景仍旧是先前见到的银行大楼。

另外,走在市区路边,不时还会有新发现。例如一些翻新后的旧建筑、新颖的店面设计,亦或是安置于某个安静角落的雕塑

最近,又好像流行起画壁画的项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