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了那么久的具象画,转变的进程只有自己知道,应该如何舍此取彼并不难。这会儿放下的何止具象主义,那不单是画面的改变或个人的喜好,而是对于艺术观念的改变。许多人都大概看得懂写实画,却没有很多人了解抽象概念这东西。做抽象作品有如“饱练世故”的事,每个创作抽象画的人都有其作画的缘由。人生体验不能假手于人,即便某些作画者看不懂也情有可原。
虽然近作几乎不做修饰,自己却仍旧能够接受视觉效果强烈的作品,喜欢见到图面上的各种落差,但又不表示我爱做比较。用抽象方式来探讨艺术未必直接排斥具象画,因为画面上的具象和无象只是个人的表达方式,叙述故事的方法。何况黑白分明的正确与错误不应该在艺术里出现,因为艺术不是宗教或政治。
一向以来自己还蛮抗拒创作一系列画作,因为自己作画时不想一再重复相同主题。一个概念应该创作一系列的画作或只求一件作品呢?总觉得系列作品除了视觉元素上的不同,几乎都在重复同一个概念,或叙述同样的故事,就像电视上推销类似商品的广告一样。难到为了生活不成?亦或许处理相同的事情比不断探寻舒心许多。我是否也一样?
画了一系列又一系列的画作,也有过搞个展的念头,却又不想拿出来和大伙分享。顶多选出1、2幅画作和画友办联展,感觉已经传达讯息表达意见便完事了。这是否和自己画风变异太多太快“喜新厌旧” 有关?还是创作上遇到瓶颈?对生活感到乏味?或许探讨技术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传达概念和想法才是重点。因此,必须在新作品中见到先前作品的端倪这些事不应该在自己考虑的范围里。
画家如何超越自己的方向不尽相同;是继续往技术上的探索,或者进入精神层面,抑或者往灵魂里去?如今这社会把多数人搞得身不由己,着重私利超过公益,违背多过顺从,人造胜过自然。稍微没主见的人无所适从,眼前到底什么才是真的?
老庄的“不要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在作画时直接将当下所有的一切倾注于作品中,若能忘我使自己成为创作的工具更佳。构图的完整性及合理性不受控于自己,少点算计多些让作品自己说话。接着在各种不凑巧的构图中“收拾残局”,作品能完成一件算一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