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17

独处

生日,喜欢静静的过,一小块蛋糕或2个水煮蛋,连许愿也免了。那些年都是这样子庆生,后来有了facebook,几十个‘友人’知道当天是自己的大日子后立即给予道贺,感觉有点滑稽。
其实,让人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过生日从来就是自己和最亲近的人才能感同身受的事。所以,在隔年生日来临之前赶紧把FB上的生日日期删掉,大家便也在当天‘忘了’我的生日了。于是,接下来的生日又恢复到原先那样,和P一块安静的度过。
类似这样没必要公开的私事还真不少,例如读书时成绩如何?上什么学校?毕业后做什么工作?薪水多少?还有红事白事有没有必要让不相熟的人知道呢?然而,当下人们动不动都将这些资料、讯息公诸于世,仿佛大伙儿“非亲即故”。从前人们会因为身体的某处不小心走光而感到羞耻,如今却恨不得在所有人面前裸露。。。。。
艺术创作尤其画画,要不是为了名堂或卖画,它应该是件很个人的事情。当然,做艺术可以抒发个人情感,也可以当成改变人们想法的手段,包括政治或某种理念。为了不同目的,创作者在画面上努力诠释自己的概念,说自己的想法。尤其如今个人主意流行的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搞政治、做画家。试问几多人能够在面对他人时做到真正的谦虚谨慎?谁还会欣赏韬光养晦努力了半辈子的人呢?
周遭包括自己的生活理念都在改变,收藏的事物越来越多。例如买回家的许多书本当中,认真读完的没有几本,接着新书出版再买进,搞得家里像个图书馆。如今人们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拥有专心投入的定力更加珍贵。世界好像越来越小,但人们对事物的分歧却越来越大。创作者想要增加生产力或提高质量,就得学会独处。想独处就得耐住孤寂,在一段时间里不让外界扰乱思绪。
真正搞艺术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无聊’得像个傻子。因此自己好几次不得不对现实低头,‘暂时’离开吃力不讨好的艺术。做不卖钱的玩育儿有如手机里的数步器一样,数目再多都不能当饭吃。这些年自己便和许多同事一样,被动地游走于严肃和没那么严肃的创作之间,一点都不痛快。或许艺术作品不一定要摆在展览厅里让人品头论足?画作挂在画廊摆卖的目的又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谁在向画家买画呢?内敛深沉的作品是否依旧能够在艺术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艺术交流的目的和内容相对比较封闭的以往一样吗?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庆幸能有这样的生活,而不是本来便应该有这种生活。”自己的生活还需要先有意图吗?顺着它不就得了吗?孤独应该趋向简单,而不是造成复杂。相信这样做便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周末和公共假期的地铁车厢里都是外劳。刚开始时有点惊讶,自己仿若外来者,确实感到孤单。这应该是搭乘公共交通的缺点之一,得毫无选择地“入乡随俗”,安之若素。那天在YouTube上见到独自在荒野生活了半辈子的人;苏联妇女Agafia(的父亲)因为宗教信仰,不得不远离排斥他们的政府,躲到杳无人烟的深山野岭里生活。然而,身为只是继承者的她一出世便得接受祖辈的信仰和那么偏僻的地方。后来,家人陆续患病过世后,剩下她独自生活了三十多年。如今已经73岁的她仍旧拒绝回到“文明”,确定继续和飞禽走兽做邻居,把四季分明的树木山水当街景。外人能确定看似被动的她内心不平静吗?
即便Agafia 的“成就”让许多喜欢挑战极限的人们深受感动,但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建傲人的记录。相反的,其的出发点可能只是为了极其简单的生活和信仰罢了。

我想她并不知道孤独是什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